#9 静如动,色如空

#9 静如动,色如空 所有这些说明都指向「只管打坐」。看起来像是我在要求你做某些事,但在冥想中实际上没有什么可做的。冥想是放弃去做,也放弃做的人。打坐就是当没有更多「去做」和没有更多「做的人」时,所剩下的东西。对这一刻的吸收有许多阶段,吸收到实相。随着对这一刻的每个阶段的吸收,都会有一个条件性心智模式被放下。有人说,要证悟三摩地,最好像打算永远坐着,没有时间感,没有目标或目的地,没有思想。不要把这种身心的放下变成一个目标。如果你把三摩地变成一个目标,它就会变成心智中的一种活动,或者一种无意识的认同。当你此时此地觉醒时,所体悟的是本初觉知一直存在,这一刻的所有阶段的吸收,最终都是虚幻的。但是在实现觉醒之前,这种练习有助于使有限的自我结构更容易被意识渗透。放下所有的喜好,愉快和不愉快的感觉。放弃这与那之间的任何歧视。放弃任何对思想的兴趣。注意你的心智是否正在制造一个外部世界,一种由思想构建的事物的感觉。注意你是否正在退缩到内心的空虚中,并推开一切想法。放下内在世界和外在世界。不要陷入名色的外在世界,也不要试图逃入空性。让一切保持原样,体悟真相。创造内在和外在的,是有限的二元思维。去目击目击者,去观察观察者。观察者既不是内在的,也不是外在的,但是能觉察一切。如果你观察观察者,你看到了一些东西,一些物体,那么它就是虚假的自我,虚假的我。不断询问是谁或什么在看。在心智和感官之外,找出你是谁或你是什么,体认如如不动的自性。如果它来来去去,那就不是真实的自性。如果现象生起,对它保持平常心,不动作,不被动摇,完全居于其中,与生起的事物同在,完全有意识。不要被眼睛看到的东西分心,认清一切事物中的空性,认清可以看到的东西。不要被耳朵听到的东西分心,在所有声音中听到寂静,将声音识别为寂静,识别可能听到的声音。不要被身体的感觉分心。在运动中,在变化的领域中辨识静止。将动辨识为静,静辨识为动,空性起舞。体悟可以感觉到的,看到光明的空性,听到寂静的音乐,感受空性的舞蹈。我们只是按原样体验这一刻,不受有限自我的影响。一切都是空的、无限的意识,以能量、普拉纳或爱起舞。真理既不是通过知觉,也不是通过非知觉发现。让整个宇宙成为你的心智。如果宇宙就是你的心智,那么除了心智之外别无他物,没有你,也只有你。当心智受限时,它就是小我,当它不受限时,它就是你的真实本性。冥想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。如果它是真正的冥想,当你从垫子上起来时,它不会结束。如果你已经了解了,不是用有限的心智去了解,而是用心去了解。冥想不是与生活分开的东西,冥想就是生活。

#8 放下身心

#8 放下身心 就在此时此刻,只管打坐,无选择地保持在当下,只去觉知而不投注于任何感官对象,让能量在感官中自由流动,让这一刻的活力保持原样。简单地安住于当下,保持在当下,与正在发生的事情密切连结,无需思考,无需心智介入。有两种基本模式会将我们锁定在与受限心智的认同中。我们的身体想要感觉舒适;我们渴望体验愉快的或可预测的,已知的和我们的想要知道的;它想要感觉它处于控制之中。当心智相信它知道时,它会觉得它在控制之中。身体会想要感觉舒适,心智会想要控制。这是我们产生意识的两个无意识过程。我们不带偏好地坐着,不偏好于身体的体验,我们坐着,不求知道。我们放弃任何将一种感觉标记为正面或负面的想法。只有感觉,只有活力,不断变化的现象的无尽领域。放下这与那的分别,放下对事物的感知。当没有偏好,没有对事物的感知,没有反应,没有推开,没有执着。你停止喂养小我的模式。你不再对特定的感觉或特定的想法感兴趣。我们来到这个无选择意识的地方,不是透过做什么,也不是透过试着不做什么。我们来到这个地方是透过认清真相,透过认清谁或什么一直在做,谁或什么一直在控制。不要假设你知道这些词的含义,也不要假设你知道放下身心是什么意思。以初学者的心态开始。放弃任何你必须让自己消失,或者有一些空虚,或者不该有自我的想法。如果你执着这些概念,它们可能会成为障碍。有的老师会说你要变成无我,但不要让这成为一个概念。非二元的联合超越了所有自我和无自我的概念。所有这些概念都是障碍。放下心智,不代表没有心智。它既不是心,也不是无心。它既不是自我,也不是没有自我。你可以说心智变得无限,所以它不再是你的心智,不再是个人的心智。放下的是过滤或限制。将你的意志、你的渴望交给属灵的心。不要被物质世界,不断变化的世界所束缚。也不要沉溺于内心的空寂。真理超越了色、空的二元性。去体验何谓色不异空,空不异色。然后所有的二元性都会自行消失。只管打坐,接受现状,接受不知道。不知道是通向所有体悟的大门。放下时空,在永恒的当下保持清醒。当你一直保持清醒时,梦想就会消失。不要否认世界的现实,否则你会错过它。不要相信世界的现实,否则你会受苦。去否认或肯定,你就仍然被困在有限的心智中。有限的心智是对真理的歪曲。意识到超越概念的东西。体验这一刻,未经心智处理的原始状态。如果你了悟这一真理,即在未被有条件心智过滤的当下存在的真理,那么它就像一把利剑,一击斩断一切妄想。

#7 觉悟空寂的境界

#7 觉悟空寂的境界 随着我们在冥想中的进步,可以提供的有用技巧会越来越少,因为心智的活动越来越少,做的越来越少。我们更接近于体悟寂静。或者更准确地说,我们体悟到超越动与静的本初觉知,但它正是动与静。我们体悟动中的静,静中的动。换一种说法,就是我们体悟到变化的领域,内在的能量,是空的自我,或者是完全没有限制的。从现在开始,我不会提供太多实际指导,而是指出心智的不同运作方式,扭曲你对这一刻的体验。一旦这些心智模式变得有意识,它们就会自然而然地消失。我们不在受限制的心智里加入更多东西,而是从有限的心智中释放能量,使其自由循环,在我们内在重新布线,并让其中的生命之树生长,让更高的精神感知器官,将你连接到你内在隐藏的地方。你的肉身、细微身(Subtle body)与因果身(Causal body)就像一座桥梁,从有时间限制的世界通向永恒。在觉醒时,这整棵生命之树就会被意识到是自性空。冥想关注的是现状,而不是根据过去的记忆来判断、标记或偏好。它以一种不受小我自我调节的方式,与现状一起存在。如果受限的心灵动了,那是因为对现状有些不满。当我们让那些隐藏的贪爱和瞋恨心理变得有意识时,它们就会消失,就像开灯时影子会消失一样。如果我们不驱散这些阴影,总会有一层面纱将我与自己隔开。冥想,三摩地,就是在揭示和统一你自己的所有部分。如果你的某些部分仍然隐藏,这些部分就像潜意识中的程式一样运行,它们仍然控制着你的生活。保持当下而不去注意思想,可以让你的能量自由,而不会被困在旧的模式中。当能量自由时,它会根据自己的智慧、也就是更高层次的心智来移动。如果我继续告诉你如何冥想,或如何保持在当下,那么你只会注意我的话,而不是去注意你当下所生起的是什么。希望在听到这些话时,会有一线真相的曙光,让你体认到什么是冥想。 如果我给你一个技巧,那么你就会去尝试做一些事情,而这种行为会让心智的漩涡保持活跃。这是修行的一部分,放下所有技巧。它只是一个用来去除刺的刺,或用来去除特定模式的一个特定模式。道元禅师说,冥想就是放下身心。为了放下身心,他给了一个指示:「只管打坐。」(Just sitting)在这些冥想中,我们将只是坐着,让所有可能已经在起作用的概念和心智活动保持原样,而不去陷入其中,不去将它们推开。这有时被称为无选择的意识。身体在打坐,心知道它在打坐,如此彻底地体验着打坐。你在它里面,你与它融合,你变成了打坐,打坐变成了你。冥想者和冥想合而为一。将意识带入时间流逝的感觉。请注意您是否无意识地认为冥想练习有开始或结束。现在就臣服于永恒。任何时间的概念都只是一个概念,储存在心智中。当这一刻没有被过去的经验过滤时,就只有当下。如果我们以觉知的方式住着,就没有心理时间,时间是没有尽头的。所有的生成都在永恒的当下展开。

#6 不一,不异

#6 不一,不异 以初学者的心开始,忘记你所知道的关于冥想的一切。每次坐下时,先放下所有的概念和期望,重新审视这一刻。这里有一个身体正在呼吸。发现它,让意识存在它上,只去感受整个身体的膨胀和收缩的脉动。注意身体、心智和呼吸之间的连结。放下所有的概念,观察原始的感觉,变化的现象。直接观察变化的领域,不带任何概念。眼睛不是闭着就是半睁着,轻轻地注视着鼻子,不聚焦于任何东西。扩大心智的光圈,观察全身呼吸的膨胀和收缩,无论多么细微,都不要漏掉任何感觉。你也许能够观察到膨胀和收缩的领域,渗透到你身体的每一个细胞;也许不会。总之只去观察现实的原样。不要试图让任何事情发生,或者想像一些不存在的事情。如果你感到疼痛,那就观察疼痛,不要抗拒,不要抱怨,不要偏爱。也许身体中存在着挑战性的感觉,例如担心、悲伤、愤怒。也许有幸福的感觉,例如喜悦、和平、爱,也或者有自由的能量流动。不要执着于任何事物,不要将幸福的感觉判断为好的,将痛苦的感觉判断为坏的。修行是要对实相保持平等心。你对任何感觉、思想或感觉的执着越多,你向自我结构发送的能量就越多,它只不过是一系列偏好、对一件事或另一件事的依恋。平等心就是你在修炼的。接受现状,接受现实的原样,每时每刻。对当下升起的,不管是什么,完整地去体验它,渗透到最微妙的感官层次。放下任何概念或故事,放下任何过滤想法的企图。来到内在能量中,就像婴儿对母亲一样,臣服、心胸开阔、真诚、天真。这种内在能量就是爱。你臣服于这种爱。让它在你里面移动,让它打开你,让它循环,净化你,在你里面重新布线。当你放下对痛苦和快乐的反应,当你放下围绕感觉的偏好和概念时,你可能会感觉到身体任何一个能量中心的能量正在积聚。例如,你可能会开始在第三眼区域、前额和头部深处、松果体区域的脊椎顶部、心脏区域或丹田,开始感觉到磁力牵引。如果你感觉到磁力拉扯,让你的注意力自然地吸引到该区域。注意力自然会被吸引到能量增加、活力增加的领域。这种活力超越了痛苦和快乐。这与专注于正在升起的特定痛苦或快乐不同,它是无选择性地,让心被吸引到内在活力的领域。这些领域可能会被体验为波浪、刺痛、气泡、亮度、开放、轻盈或丰满。你不需要知道如何处理这种内在能量。不知道是放弃自我控制的切入点,是超越心智层级的实存。这是让有限的自我谦卑,让进入内在世界,进入原始本质的认识者谦卑。让自己完全被能量吸收,放下任何内在和外在的感觉。超越内在能量的微妙境界是深不可测的。当你放开你自己时,所有的二元性都会崩溃,内在和外在的崩溃。内在与外在,自我与他人,主体与客体,这些都是有限的心智所创造的。只要这些二元性存在,就会在一个单独的世界中出现一个有限的自我。注意你的心智是否正在创造一种自我的空间感。你在哪里?你是大脑中的某个人,正在向下看,还是有可能直接居住在能量中,作为意识?你可以与这个变化的领域变得如此亲密,以至于你消失在其中,或者你可以说,就像它一样醒来。随着冥想的深入,我们实际上开始觉察到身体感觉中已经固有的意识。我们正在觉察到这种意识,这种意识是所有变化现象中固有的。那个存在和那个共鸣,不一,不异。

#5 观察变化领域,让能量循环

#5 观察变化领域,让能量循环 将你的注意力集中在自然呼吸、全身扩张和收缩的脉动上。你可以让眼睛微微睁开,轻轻地注视鼻子,或者让眼睛保持闭上。观察呼吸的声音,空气在鼻孔流动的感觉。让心智的光圈打开,包入整个身体。感受胸腔、腹部的起伏。注意身体何时吸气,何时呼气。在吸气时,注意全身的感觉。呼气时,也注意全身的感觉。注意呼吸的每一部分,不要错过任何现象,因为呼吸会进入你身体的每一个细胞。也许有刺痛的感觉,也许有热或凉,也许有压力、紧绷或收缩。也许身体某处有阻力,也许身体某些地方没有感觉,或者可能有释放、放松的感觉。只去注意,只去观察。注意是否存在任何情绪。情绪是思想和感觉的结合。更深层次的思想和感受可能会开始浮出来,或者随着你进入身体而加剧。旧的记忆、感觉、任何潜意识中的东西都可能出现。不要陷入任何这些故事。放下它。不对出现的任何想法产生兴趣,尝试毫无阻力地完全敞开心扉接受你的体验。充分意识到变化的现象,但对意义或内容不感兴趣。不需要知道为什么会有某些感觉。这就是你如何摆脱你的制约。停止对心智产生的想法做出反应。停止对心智的反应,同时让感觉生起和消失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只要你对现象的特定内容不再感兴趣,随着能量或气从模式中解脱出来,心智的漩涡就会开始平静下来。以初学者的心、无知的心、镜像的心观察。一面镜子不在乎发生了什么,它只是照原样反映现实。镜子不会随着反射的东西而移动。当你意识到在冥想中无事可做时,这是一种启示,表示你可以放松或臣服于已经发生的事情。无论发生什么,你都不必做任何事情。无论冥想中出现什么障碍,我们都一视同仁。愉快或不愉快、瘙痒、疲倦、迟钝、烦躁、幻想、身体疼痛、情绪、记忆、幸福、内心对话或叙述、脑海中的图像。我们都允许它们保持原样。我们不去将它们推开,而是停留在身体感觉变化的领域,将觉知保持在感觉的根本层次。这样,我们对所有生起的事物都有完整的体验,但我们不判断,我们放下偏好,我们不推开任何东西,我们不抓住任何东西。只要观察,让变化的现象之流来来去去。你观察得越多,变化的现象就越能自由地变化。于是能量被允许在体内循环,随着它自己的智慧移动。让内在的能量,内在的生命力在体内移动,让它自由循环。它是疗愈的能量,进化的能量。能量知道该做什么。不要试图控制任何事情,或对正在发生的事情进行微观管理。你唯一的工作就是不让自己挡路。保持觉知,保持作为一切生灭的不变空间。作为不变的觉知,让一切在其中生灭。作为空间,这是个没有偏好、没有计画的本初意识。觉知不会变成任何东西,它本来就是完美的。没有什么可以增加,也没有什么可以移除。作为觉知,在其内休息,让内在能量自由循环。你在意识中休息得越多,自我结构内的无意识阻力层就会越深,你可能会发现需要更大的平静来保持意识和当下。而你对实相的臣服越深,净化就越深。

#4 将呼吸意识扩展到全身

#4 将呼吸意识扩展到全身 将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,让呼吸自然。在之前的冥想中,我们一直将心的注意力限制在鼻子区域。心的注意力就像照相机的光圈,它可以聚焦,也可以广角。首先要注意鼻子的感觉以及呼吸的任何声音。现在我们要扩大注意力,不再将我们的意识限制在鼻子的呼吸上,而是放大到整个身体。或许注意到肋骨的起伏,腹部的起伏。或许当你吸气和呼气时,头部的感觉会发生变化。观察整个身体的膨胀和收缩。让注意力保持开放和广泛,甚至注意每次吸气和呼气时最细微的感觉。在每次吸气时,都去觉知全身的感觉。在每次呼气时,都去觉知全身的感觉。注意身体什么时候吸气,什么时候呼气。我们要意识到整个身体的扩张和收缩。你可以称之为躯体场、感觉体或能量场。它是变化现象的领域,是根本层次感觉的能量场,或者是可感知的最微妙的感觉层次。你正在感受身体的智慧。不要错过任何感觉。观察粗略、大的感觉很容易,但不要错过细微的感觉。这个变化现象的领域让你呼吸,它让你的腹部起伏,它让你的心脏跳动,它让你的食物消化,它让你的头发生长。呼吸的扩张和收缩正接触你身体的每一个细胞。我们甚至要放下呼吸这个词,只停留在所有感官之下的能量场。我们正在观察变化本身的模式。这种内在能量不是你的感受之外的东西,它是你内在的活力。无论你此刻的感受是什么,都不要去寻找特别的东西,或尝试产生任何东西。不带任何期待地深入这一刻。所有的感受、感觉和念头都是无常的,生起和灭去是它们的本性。自我结构只不过是对正在改变的事物的依恋。如果你放下那些执着,你就会放下有限的自己,内在的能量就会自由地与生命联系起来。这种联系的另一个名字是爱。当你做这个练习时,你可能会遇到阻力,可能会出现各种障碍。可能会出现想法,可能会感到疲倦,可能会感到疼痛,脑海可能会开始产生幻想或迷失在记忆中。你的心智可能会感到无聊,想要一些事情发生。无论是什么障碍,保持在变化的感觉领域内去意识它的模式。保持对感觉的觉知。出现的模式,身体的位置,强度,它是如何随时间变化的。只要保持觉知,不带偏好、不做反应。只有当我们没有意识到它时,障碍才会成为问题。障碍实际上根本不是障碍,而是一份邀请,让你更加认识身心结构的特定方面。当障碍出现时,它们正是推动我们修行的动力。所以不要试图摆脱障碍,而是有意识地进入它。体验它。障碍,是内在智慧在对你说「把意识带到这里吧!」放下所有的寻求,所有的想要。继续观察全身的感觉。感受呼吸的膨胀和收缩,放开对呼吸的所有控制,让身体自己呼吸。作为冥想者,你的工作是保持清醒,不让自己挡在路上。有时身体可能像感觉的龙卷风,但你可以在中心眼保持静止。保持在不断变化的现象螺旋的中心眼。

#3 让呼吸引导你,问在观察的是谁?

#3 让呼吸引导你,问在观察的是谁? 首先找到你觉得舒适的姿势,然后保持不动作。观察鼻子内的感觉,看看你内在的静止程度。放开一切想控制的企图。让身体进行下一次呼吸。允许自己呼吸。鼻子内的感觉和现象不断在变化,但有一些东西没有改变,有一些东西知道什么在改变。谁或什么在观察呼吸?觉知是谁或什么在观察呼吸。保持当下,对任何现象的生灭保持平常心。意识没有偏好,它只是去意识而已。当你有偏好,去判断一个偏好是好是坏,那只是一个念头,一个心的波动。当你对这种偏好做出反应时,你就会将能量注入那种模式,并强化那种模式。心平气和。平常心意味着你没有偏好。你作为觉知,保持平静,意识到那个心智其实不是你。不要试图摆脱不适,或对不愉快的感觉做出反应。同样,如果愉悦的感受生起,也不要执着。愉悦的感受生起时,如果你开始渴望或试图抓住这些感受,你可能会失去平常心。当你观察呼吸时,找出谁或什么在观察,谁或什么在觉知。坚持探询,针对性地,以一种不间断的、连续的方式探询。将心智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呼吸上,而你只是在觉知。如果心正在产生想法,如果身体发生了其他感觉,保持平常心,保持观察呼吸。不要被其他的想法和感觉所吸引,不要被它们迷住,但也不要把它们推开。专注保持单纯的呼吸,不要拘泥于它;要放松,但也不要太放松以至于变得昏昏沉沉。保持警觉,不去控制一切,保持坚定和耐心。保持在当下现况。接受在身心中生起的一切。对你的心智和身体产生内在的抵抗是没有意义的,与自己作斗争是没有意义的。放开你的控制,不要试图让任何事情发生。让自己融入呼吸。放开自己。与呼吸如此亲密,让自己融入其中。注意不动、不变、没有位置、没有品质的觉知。谁在那寂静、那空虚中、无处不在、无处可寻、超越心智和感官。放下想做什么的想法。保持安静并知道,意识可以自己辨识。寂静可以醒来。臣服于沉默、静止,没有反应,没有偏好,没有认同思想或推开思想。像蜡烛燃烧自己。放开自己。放开自己。放开自己。

#2 深入内心世界

#2 深入内心世界 以舒服的姿势开始,脊椎挺直,不要僵硬也不要太放松,不要瘫缩下去。将你的注意力集中在鼻子的自然呼吸上。放松,但保持警觉。留意让身体保持在那个位置。体验呼吸的原样。你可能会听到细微的呼吸声。聆听任何细微的呼吸声。当你吸气时,注意你在吸气。当你呼气时,注意你在呼气。注意你是否以任何方式控制或收缩呼吸。当你的心智意识到呼吸时,它会想去控制。让呼吸自己进行,不要去控制,让身体自己去呼吸。就像等待海浪升起。等待波浪升起又消失。注意空气什么时候进来,什么时候出去。在冥想中,我们会更深入地体察鼻子内的感觉。可能有明显的感觉,粗略的身体感觉,但我们也要观察细微的感觉。你不间断地专注观察呼吸的时间越长,你就越能观察到微妙的感觉。让感觉自由变化,每时每刻追踪它们。不要错过任何一个小细节。这里我指的是与呼吸相关的任何模式。呼吸可能很深,也可能很浅。可能有大量空气,也可能只有一点点空气。鼻子可能有刺痛感。可能有热感,也可能是凉感、瘙痒、脉动感。进来的空气可能比出去的空气冷。或者也许通过一个鼻孔的空气比另一个多。感受呼吸的脉动,感受随着时间发展的呼吸模式。注意该模式是否随时间变化,但要注意不要去控制它。不要假设你知道下一次呼吸会是什么样子。让你的心智成为初学者的心智、保持好奇、不假装知道,但感兴趣的心智。不要去寻求任何特别的东西。让自己安静下来。你不能做任何事情来达到静止,因为做就是动。保持在当下,只去观察正在发生的呼吸。我们观察原始感觉、波浪或振动、流动、扩张、收缩。我们所说的能量或普拉纳并不是多深奥的东西。它是微妙的感受生灭。它是在不断变化的感觉。我们不去对特定的感觉感兴趣,而是想观察变化本身的模式。微妙的感觉和变化模式,对于将我们从粗糙的物理世界,带到微妙的波状世界或能量世界很重要。接受现状,臣服于现状,但要觉察现状。这是平常心,不偏爱任何一种感觉。对正在发生的任何事情都没有偏好。专注、不去控制一切,是修行的两个基本重点。保持在当下,臣服在当下。不评判,不反应。不去试图逃离这一刻。在这一刻充分展现。让所有的感受生起、灭去。不去做,而只是实存在当下。与呼吸亲密无间。保持不评判、不反应,坐得越久,就会有越强烈的感受升起,而你臣服得越深,越能保持平常心,你就能净化得越深。

#1 观察现实的原样

#1 观察现实的原样 古老的教义告诉我们,冥想就是与现实保持一致。你不能否认,这里有一具身体,正在做呼吸的体验。所以我们可以把呼吸当成起点。我们用呼吸,将我们锚定在真实的当下。呼吸可以引导我们走出思维的迷宫,到达当下。首先,我们将注意力放在鼻子上,感受空气的进出。当你吸气时,注意你在吸气。当你呼气时,注意你在呼气。让呼吸保持自然,不要以任何方式控制它。让身体用自己的智慧来呼吸。我们只去觉知呼吸,来培养专注力。我们只去感受空气流过鼻子和鼻孔的感觉。不要去管那感觉是什么,可能是刺痛感、热感、凉感、压力、空气流动等等。只要观察那里有什么就好。想法可能会以多种方式出现并干扰您的冥想。但我们可以有意识地,不去对它们产生任何兴趣,以免迷失在一堆过去和未来的故事中。如果你发现你的注意力跑到一些内部对话或想法上,你只需要回到呼吸就好。注意这些想法可能会不断地引开你的注意力。继续专注地观察呼吸,观察空气进出你的鼻子。让它吸引你的注意力。有一点很重要的是,你不需要试图让心智停止活动。你不需要压抑或试图让心智空白。只要不去对心智的活动产生兴趣即可。我们的注意力越充分地被呼吸的体验所吸引,就越不会被心智或其他感官干扰。心智会想出各种方法来转移你的注意力。保持警觉,不要陷入想法中,但也不用将它们推开。这是中道。让一切保持原样。不要以任何方式控制或操纵你的想法。如果你试图操纵你的想法,那么你就是在努力实现某些目标。而这只会变成另一个想法而已,然后你的冥想会变成一场对自己的战斗。放弃所有的兴趣和想法,放弃试图达到任何目标,与呼吸保持一致即可。不做评判分别地觉知、观察呼吸。放下内心的抗拒是平静的、愉悦的。冥想只是让一切照原样。等待下一次呼吸自行到来。不要去控制呼吸,让呼吸引领你。当你放开对呼吸的控制时,可能会有一点恐惧。你可能有深呼吸的冲动。相信身体,相信它知道如何呼吸。除了观察呼吸之外,在这个冥想中没有什么需要做的。心智的各种活动可能会变得很明显。它会不断地产生想法,但你只要不断地回到呼吸中。保持在当下。如果感觉身体其他部位出现愉快、不愉快或中性的感觉,忽略它们。将意识限制在鼻子的感觉上。心智有时会走神,那没关系。突然间你可能会迷失在一个想法中。只要你发现的那一刻,回到当下,回到呼吸,回到呼吸,回到呼吸。这很正常,不要沮丧。你可以对这种情况微笑。这是正常人的处境,正常人的情况。心智是很散漫的。你保持在当下坐得越久,一动不动,一动不动,就可能会产生越强烈的感觉,并提供更深层次净化的可能性。接下来我不会再说话,你可以安静地坐着。

三摩地核心冥想指导介绍

介绍 这一个冥想指导课程是为所有人制作的。它是三摩地中心所带领的冥想课程的核心练习,试着带领大家走向体悟三摩地的旅程。我要先指出,要在冥想中培养出专注与镇定,是一条漫长的旅程。要有耐心、有毅力,最重要的是不要太执着在你的进展,因为最终这条路本身就是目的。 冥想有两个面向,或者说两个重点。第一个面向是变化的现象,包括思想、感觉、情绪等。另一个面向是观察现象的意识 – 你可以把这两个面向称为「正念」与「空念」,或阴与阳。 冥想当然有一些技巧,但冥想更重要的部份不是你做了哪些技巧,而是要超越这些技巧,超越你实际做了什么事。冥想的这两个面向平衡的时候,就像鸟展开双翅,带你迈向三摩地。阴和阳,正念和空念,都必须保持平衡。就像龙卷风的风暴螺旋保持平衡时,它的中心是平静的。这种螺旋中心的平静正是冥想与三摩地的完美符号。 我们要谈的第一个面向是关于冥想的阴面。对于不断变化的现象、生命的能量保持开放、不抗拒、不去试图控制。允许它的存在,保持镇静。不管是什么现象,放手让它走就好。第二个面向是关于冥想的阳面,集中精神,保持注意力。在螺旋的中央观察不断变化的现象。 两者需要同时练习。冥想有一个面向是轻松的,另一个面向是需要努力的。两者都是同时练习的,尽管这可能看起来相互矛盾,但事实并非如此。正念与空念、费力与不费力的部份都要同时修习,直到它们合而为一。或者更准确地说,直到如禅宗中所说的那样:非一非二。 你同时培养全神贯注和专注的力量,不去抗拒或控制,放松自己保持当下。你保持当下的努力会变得如此巨大,让你完全臣服于你的存在,而你对当下的毫不费力的臣服是如此彻底,让它变成了持续的存在。 冥想技巧有上百种,但无论如何,所有技巧都在培养两件事:集中注意力,或者说保持现状而不走神的能力;以及培养平静或内在臣服的能力。透过这种方式,我们能净化自己的五蕴,净化自己的习气。 我们将从观息法开始,这是佛陀所传授的经典法门。在开始冥想之前伸展一下,有助于让身体为长时间的坐姿做好准备。如果你的心智很忙碌,可以试着持咒来集中你的意识,并将你的意识定向到内在。总之做任何自己觉得有效的事情,让自己进入一种轻松平静和专注的状态。 关掉你的手机和任何可能分散你注意力的东西。下定决心,在你觉得可以的时间内不间断地持续冥想。观察呼吸非常简单,但做起来却出奇的困难。 尽可能舒适地坐在垫子、冥想凳或椅子上。你的脊椎要保持直立,这样能量才能自由地向上流动。直立的脊椎会给身体带来警觉。脊柱直立后,放松身体的其余部分。你的手可以放在任何觉得舒适的地方,例如膝盖上。 保持初学者的心,放下所有关于冥想的想法,直接观察呼吸,不加思索,就好像你以前从未注意到过呼吸一样。如果你对冥想还不熟悉,可以先尝试坐 15 分钟,然后每天慢慢练习延长到一个小时。如果您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冥想者,那能坐多久就尽量坐多久。 我们准备了几个冥想引导课程,包括影片跟旁白声音档。不要把每一部冥想引导当成单独的课程或单独的技巧练习。每一部课程都会引导你加深对呼吸的觉知。从第一部开始练习,等你的专注和平静程度有了进步,再转向下一个冥想引导,看看感觉如何。你可以在开始练习时,先使用这种冥想引导课程帮您慢慢熟悉,最终您可以在没有指导的情况下安静地坐着。